本地區在江戶時代以江戶城為中心,是大名、旗本(日本武士的身分)等武士的聚集之地。明治維新後,在「東京市區改造設計」中,於1890年將原為陸軍部用地分配給民間,開始了日本首次的正規辦公區開發。
排列於馬場先大道上的紅磚大廈街道,因其西歐風格的外觀而被稱為「一丁倫敦」。東京站於1914年竣工,之後東京站前林立的大型辦公大樓景觀則被稱為「一丁紐育(紐約)」。另一方面,大手町地區戰前曾是政府機關辦公區域,後來才搬到現在的霞關。
在1955年後,大手町的國有土地被分配給民間,而大手町站於1956年誕生。如今分布著眾多報社、銀行、商社與經濟組織等。
這個歷史悠久的市區景觀傳承至今,也成為城市觀光資源與本地區的魅力之一。
「大手町」的地名是因其位於大手門(曾經是江戶城正門)的前面而得名。而「丸之內」,其中「丸」起源與曲輪(日本城內外規劃之區域空間)有相同之意義,是江戶時代被叫做「御曲輪內(城內)」地區的各地老城區所在地名。
千代田區域內的「丸之內」於1929年(昭和4年)正式成為街區名。「有樂町」的名稱起源,通稱是由織田信長的弟弟、以茶道名人而聞名的織田長益(名號為有樂齋)之名號衍生而來。本協議會取「大手町、丸之內、有樂町地區」名稱的第一個字,稱此地區為「大丸有地區」。
在此就大丸有地區的歷史進行了詳細說明。
不妨請隨著時代的變遷,看看大丸有地區的發展。
透過數字呈現大丸有地區
介紹大手町、丸之內、有樂町地區再開發的動向。